真是矛盾!
我请她说说她的爸爸,而她一说,我就明白症结出在哪里了。
首先看起来,她的父亲是成功人士的对立面,他温和、善良且人情世故简单得出奇,自她长大后,从不能为她遮风挡雨,每当遇到困难需要找一些人际关系去解决时,为她出头的总是妈妈,要不就是她自己去努力。她曾经遇到过非常困难的事情,那时尚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她只好自己去找关系,遇到了很多挫折。从此以后,她对父亲绝望到极点,也开始升起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找一个能为她遮风挡雨的强有力的男人。
但是,再向前回忆时,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在她小时候,父亲带给她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5岁前,她觉得父亲是完美无缺的。她的父亲是一个美男子,并且爱好运动,她经常吊在父亲的胳膊和大腿上玩耍,她的什么需要爸爸似乎都能满足。甚至,在她的家中,连换尿布这样的事情也是爸爸做的。
到了读小学时,爸爸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伟岸而迷人的。她的爸爸在她的女同学中相当有名,她们经常去她家玩,而她有感觉,她们貌似是去找她,但很多时候其实是去看她爸爸的。
一直到了初中,她对爸爸的印象才开始恶化。她逐渐发现,强壮的父亲在社会上是懦弱无能的,遇到需要人情世故的情形他总是退缩,有时还会大发脾气显得很愤怒似的,但她感觉到,是这些情形刺激了爸爸的无助感。他越愤怒,就意味着越无助和懦弱。这时,她对爸爸的讨厌就会达到顶峰。
到了高中、大学、研究生和工作后,爸爸的形象更加不堪,最后全然崩塌下来,她对爸爸再也没有了崇拜感。
但是,在这一生中,又有哪个男子能给她父亲给过她的那种温暖和爱呢?至于在社会上为她遮风挡雨的需要,真的一定会胜过儿时父亲给过她的那些琐细的照顾与快乐吗?
当然不是。
实际上,当她回忆起儿时父亲和她在一起的经历时,她的眼睛有泪水落下来,她的身体在不断颤抖,她明白,那才是最珍贵的,才是她最最想要的,而钱权能提供的安全感,是无法与儿时父亲给过的感觉相匹敌的。
最后,她说,或许,像父亲那样的男子,才是她真正想要的。和那些将钱权视为一切的男子在一起时,她看不起他们,之所以看不起,是因为她内心深处隐隐知道,她宁愿要父亲的温和、善良和简单,后者是真正的可靠。
当她明白这一点后,她的恋爱观自然发生了转变,她开始认真地去留意那些温和而善良的男子,而对于钱权不再执着。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她的先生,恰恰是既温和、善良、简单而又有相当的社会经济地位的。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以前,当她一心想找成功男人时,这其实是对爸爸的背叛,也是对自己童年那么美好体验的背叛,她潜意识中未必接受。并且,一心找成功男人,是长大后的她的愿望,而留恋温和、善良而简单的父亲,是孩童时的她的感受,这两者如果不整合,那也会给她内心带来巨大的冲突,前者将后者视为敌人,后者也会抵触前者。结果,她既不能很好地与父亲那样的男子相处,也不能与和父亲相反的男子很好地相处,她哪里都去不了。
但是,在完整地看待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后,她内心中的这两部分就得到了整合,她就有可能同时拥抱这两者了。
故事说完了,希望如果你以后有女儿,要记得,你的样子,可能就是女儿将来老公的样子。
—EN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