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择之路》因其浓重的西北味被定义成西部片,又因其公路的叙事和气质被归纳到公路片之中。但不论哪一种,《未择之路》最为有价值的则是它全片黑色幽默调性中的隐喻。
从用公路做引子,比喻人生如同道路,到用单线叙事的手法,象征这道路笔直耿长,看不到尽头。直到最后,二勇被自己的货车撞倒在地,如同片头小羊被主人公撞到留在地上的那摊血迹那般,主人公的血迹在地面上缓慢流通。未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竟然是一条不归路。可就是在步入这条道路的时候,因为执念,因为迷途,最终深陷泥潭。
影片开篇的鸵鸟,直白地撕开现代人难以逃避的 “鸵鸟心态”。而被二勇撞到的羊,有着任人宰割之意,或许也预言了主人公最终走向死亡的结局。对于鸵鸟和羊羔等符号化的意象解读,就像黑色幽默影片本身的荒诞。折射出来的,终究还是影片的主题——两条道路分散在树林中,《未择之路》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条。
从摄影风格来分析,《未择之路》颇有些《空山异客》和《老兽》的感觉。这种感觉,更像是一种美学意识,在整体构图,景别设置,以及人物走位上颇为明显。探究它的镜头语言,请允许我用散文一样的描述去形容。当三天两夜的戈壁穿越之路逐渐看到了绿洲,那西北朝阳的曙光既温暖又明亮,而那人性深处的拷问也格外洪亮——在极端环境下,人是坏还是怂,到底该如何选择。
讨论本片的节奏,定会有人说它过于拖长,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物和场面完全可以删去,丝毫不影响整体的叙事逻辑和完整程度。这其中,最明显的要数五哥的儿子那一场戏。硬解读这个人物的存在之合理性,也不是不可,可这个设定于结果而言是无意义的。以全片最后的落脚点来看,五哥的行为做事还是个符号化的典型坏人,即便用他儿子衬托他的温情一面,这个人物也并没有多立体。
一部影片最为重要的是整体性。若想将每个人物做足,将每个角色刻画生动,只会让影片缺了详略得当的主次分明。好在,对于主题的明确,《未择之路》将抉择的命题贯穿始终,渗透入了每一个角色,揭示出荒诞的存在,宣泄着内心的压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