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女人在恋爱时的智商为零,大林觉得,应该把男人也加上。
因为这四年的大学时光,他每次考试都觉得自己是个弱智。跌跌撞撞补考了好几次,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毕业了。
四年之中,除了爱情的甜蜜之外,他感受最深的便是那种间歇性的努力和堕落。
前一天听了俞敏洪的演讲,发誓要把丢掉的英语甩起来,坚持听了三天单词,发现记住的还是没几个,看着那本大一就买了的四六级单词,他把自己逗笑了:“看了那么久,还依然没见过D开头的单词呢!”于是,把单词书一扔,跑去操场打球了。
单词书的状态像极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书的前一小段被翻了太多次,书页都有些破旧了,但后边的大部分内容却从来都没有看过,崭新如初。
那时阿里还没有现在这么如日中天,但马云爸爸也已经成为了创业的传奇。大林最爱看的就是名人传记,当堕落的时候,无助的时候,看看那些痛苦中起死回生的大佬们,觉得自己似乎也跟着他们重生了。
那段时间,他最喜欢的就是站在西湖边上,捧着从地摊上10块钱一本买来的盗版马云自传,一看就是一下午。如痴如醉的状态持续了三天,第四天一觉醒来,他跟室友郑重宣布:
"我要创业啦!"
创业内容是他在这三天里想到的——送外卖。那时还没有什么饿了么、美团、百度,他算是当年专职做外卖的第一家,他后来总是自嘲:“说不定我当年再坚持坚持,也能拼个亿万富翁啥的……”
模式依然:从鸡血到堕落。
外卖第一单很顺利,靠着他从各种销售传奇传记里看的各种奇淫绝技,很快就把那家成都小吃老板征服了。三个人,第一单赚了200多,这对于当时的穷学生来说已经是笔巨款了。
尝到了甜头,信心爆棚,于是大刀阔斧又找了三个同学,每天晚上开会打鸡血,谈梦想。
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但梦想有了,大林发现,实现起来远没有那么一帆风顺。第一单生意虽然钱赚到了,却因为送餐仓促,搞混了好几次,时间有延误,于是他们的送餐队伍被一个宿舍投诉了。
成都小吃的老板可没见过这架势,把200块给了大林,就再也不接电话了。大林跑到店里和老板沟通,老板显然心已凉,给他们上了一碗扬州炒饭,然后就骑着摩托车跑市场去了。
于是,鸡血打的满,跌得也快。在苦苦挣扎了一个月之后,他把团队解散了。
又是一个轮回,这种间歇性努力似乎变成了大林的一个死循环,怎么走都走不出来。
间歇性努力症,意味着很多事情都是浅尝辄止,或许成功就差那一步,但一旦进入了那个间歇期,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泡影。
05
离开学校,大林靠着亲戚的关系,拿到了一家券商的offer。从杭州到深圳的火车上,一路牵着女朋友的手,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干出个人样来!
但间歇性努力的魔咒却总是甩也甩不掉。
工作一年,大林结婚了,从初恋到结婚,他觉得这应该是自己这辈子最酷的事儿了。
那时深圳房价还不高,而且首付比例很低,他从县城老家的父母手里拿着20万,买了一套市中心的小房子。
有房有媳妇,紧接着儿子也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大林觉得这应该就是幸福了吧。
虽说是高大上的券商,但其实后台工作让大林很郁闷。看着业务的同事每天风风火火,他有些迷茫。真的一辈子要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吗?
他的努力又开始了,考CFA!
他把计划告诉了老婆,老婆很支持,但也有忧虑,CFA考试费用不低,孩子刚出生,房贷也要还,生活压力真的很大。老婆不想伤害大林的积极性,“老公加油,你是最棒的!”
拿着老婆的背书,大林的复习计划开始了。要想过,先要把钱拍在哪儿逼着自己看书,于是,大林很自觉地做了报考的“earlybird”,信用卡钱一刷完,大林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紧接着便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斗志满满。
但大林隐隐觉得,这种斗志似曾相识,又有些害怕了。他从不缺斗志,但斗志却总是在某个中间时点荡然无存。
间歇性努力的有一个症状,便是给自己制造一种假象、幻觉。要努力,要奋斗,要拼出个人样!当喊出这些励志的口号时,大林感觉似乎已经成功了一半。
心理学讲,我们对自己通常是高估的。
而高估之外,又给了自己更高的评价,于是,我们便会把潜意识地把一件事情的难度看得过低,原本需要一年来完成,那种充血的斗志会告诉自己:“老子半年就能搞定!”
于是,我们真的努力了半年,却发现,怎么离目标还是那么远?然后就再一次掉进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怪圈,从鸡血到堕落的死循环又来了。
大林也一样,真的开始看书之后,他才发现CFA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但既然钱都交了,破釜沉舟也得硬着头皮看啊!
第一年,CFA一级低空飘过,他洋洋得意,老子还是棒棒棒的呀,都没怎么看书就考过了。是啊,一级的那些基础知识,不就是应该那么轻松考过么?
第二年,考二级,挂了;再考,又挂了;三战,还是挂了。
大林欲哭无泪,他想不通,为什么复习一级的时候就随随便便看看书能过,考二级都已经加大复习时间了,却屡屡败北。
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果然又包围了大林,紧接着便是自我放弃。在第三次挂的那天,他给老婆发了条短信:“老婆,我不考了,对不起。”
间歇性努力的人,还有一个“优秀”的品质,就是喜欢自我批评,而且把自己批的非常恨。
那种对自己的憎恶,对堕落状态的愧疚,对身边人的辜负,所有的恶毒词语都狠狠地甩到自己身上。
这种所谓的“千夫所指”依然是他们的一种幻觉,大林的媳妇没有怪他,他却已经无法原谅自己。
自我批评也要有度,但间歇性努力症的人们却喜欢把自己批到极致,于是,大林自己被自己打败了。
06
这一年,大林三十三了。
从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到美如画的杭州,再到奋进向上的深圳,再到雾气腾腾的帝都,大林有些累了。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努力的人,但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堆扶不起的烂泥,他感觉似乎永远也逃不开这个忽冷忽热的魔咒。
很想对大林说,其实我们都在用同样的方式,走同样的路,间歇性努力症很恼人,但绝不是不治之症。
不以努力为荣,也不以堕落为耻,只要试着把努力的时间拉长哪怕一点点,或许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共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