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说说图片
文字控
治愈说说
心情不好
下雨说说
兄弟说说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优美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伤感句子
感悟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祝福语
伤心的话
励志的话
骂人的话
笑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励志名言
读书名言
哲理名言
经典语录
经典台词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爱情诗句
伤感诗句
唯美诗句
当前位置: > 微小说 >

很多人,被这句话害了一辈子

时间:2016-07-29 19:36来源:个性说说网 作者:海底金鱼点击:

很多人,被这句话害了一辈子

昨天和一帮朋友吃饭,突然接到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

得知学期考试结束就会重新分班,她怕儿子分不到一个好班级,急着找我商量对策,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此之前,她一直以为高中要读到高三才分文理科。

感觉她一时半会没法消停,我特意走出包厢和她讲电话,并尽可能客观地去评价她的孩子,让她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希望她能适当督促一下。

但是,我每说一句话,她都在反驳我,最后很不耐烦地说:“你这个老师真没水平,我觉得我的小孩就需要鼓励,以前的班主任都说他挺聪明的,就是不好好学,他要是认真学习,成绩肯定好。”

“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他要是认真起来,学习成绩肯定好。”

这句话堪比“我就是不想减肥,要不然早就瘦了”,每逢期末考结束,就会频频灌到一些家长的耳朵里,看似不痛不痒,却让家长们很受用,听完他们通常会有两种感觉:

我家孩子比其他孩子聪明,特别是那些努力的笨孩子;我家的孩子稍微努点力,肯定能快速超越那些死学的人,名列前茅。

只是家长们没有警觉,这句话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它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识:聪明比勤奋高级,智商比努力牛逼,“聪明”是重要的优点,“不用心”是次要的缺点。

长期被评价为“很聪明,不用心”的孩子,很容易滋长“表演型人格”,需要活在别人的夸奖中,从来不肯也做不到全力以赴。

他们的成绩通常不坏,但不可能名列前茅,并且看不起那些日夜苦读的学生。

他们的心态是,我还没有尽全力,尽了全力就可以把他们甩得远远的。

事实的真相却是,他们永远也尽不了全力,他们需要维持自己“学习不用心,但依然成绩不赖”的现状。

韩国MBC有部周年独幕剧叫《扑通扑通LOVE》,女主角丹菲是个自我、无能又无知、每天浑浑噩噩度日的高三学生,早早就放弃学习数学。

高考那天,丹菲无法承受重压而临阵脱逃,却意外穿越到朝鲜时代,与世宗大王李裪发展出一段恋爱罗曼史。

该剧在豆瓣上获得好评,并不是剧本身有多好看,而是它给正在面临抉择和考验的人,制造了一场可以逃避现实的梦境。

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考验?为什么面对考验,我们大多数最先想到的是失败,而不是成功?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宁可逃避,也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

剧中,丹菲的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拼命努力过,我就是害怕要是都拼尽全力还是不行的话,那时候的那副样子会很难看。

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很聪明,不用心”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

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学习的耐力不够,连续学习的时间短,学习主动性很差,总想取巧而不肯做扎实的基础训练。

也有些学生反应很快,自认为很聪明,上课时一听就懂,以为内容很简单,便不再专心听讲,而当老师讲到关键的地方时,他的思想抛锚了,没有听到。老师不可能每次都为这些学生去重复一遍,时间一久,他们就发现听不懂了,但又不肯承认自己不懂。

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还没有学会正视自己与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就已经喜欢了那种轻盈获胜的姿态。为了姿态好看,他们宁可输,也不想通过努力制胜。

我们在“聪明”的鼓励下长大,能想到的对人最好的夸奖也是聪明。看似鼓励努力,实则鼓吹基因。

影视剧里,逃课、打架、泡妞的江直树、柯景腾、徐太宇、高翔,阳光帅气就是不爱学习,他们都很聪明,随便一学就逆袭了。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能否也能找得到例子?

高三那年,学校周围的网吧流行打dota,我也跟着几个死党去过几次,深陷其中。而真正的dota高手,我只服小邹。

“这么简单的你都不会?这个函数这么变换一下,对吧,很自然地想到那个公式,带进去解一下不就好了吗?”

“这都能死?人家8级二连560点血,你500血就算扣掉魔抗也就再点你一下的事,你就不能先去吃个树吗?”

小邹知道200种数学题的解答技巧,能记住500首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方式,也清楚1000种英雄技能的配合效果。

我们都不服气,为什么他可以不用努力学习,就考取了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当我们打算把他的大脑切片研究的时候,他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每学期发下新课本,他都会爱不释手地在一个星期内看完。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看到树叶飘落想要去构建运动轨迹函数而一头撞在树上。初次接触原子理论,好几天睡不着觉,思考着微观世界的神奇。

他上课不听讲,只不过是因为老师讲的那些点,早就在各种资料书上看过了。不仅看过,而且大都经过了彻底地思考和理解,看不懂的地方,直接去问老师,有时候会被以超纲的名义驳回来。

小邹说:“对于我来说,求知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我从不觉得辛苦,自然不会有人觉得我勤奋。在大多数人看来,勤奋是要逼着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的人,用心的人却不多。

我见过许多聪明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尚可,到了中学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很多,老师家长错误的夸赞方式,自身的努力程度,都密切关联着。

我们往往夸一个人聪明,却没有意识到,有时候专注、认真、勤奋这些品质,才是把事情做好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我们在肯定勤奋的重要性时,也要避免走进另一个误区,因为:

真正的勤奋,不是被迫的机械性重复劳动,也不是自我感动式的摧残健康,更不是因为拖延症导致的最后一刻效率爆发。

真正的勤奋来自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即刻回报的事情,依然能够保持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与专注。

相关阅读: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