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果你以自己能力为上限,就必然面对着别人的受伤、不满意、生气、失望。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知道界限。
知道界限不是一定要恪守界限。恪守界限给人死板的感觉。界限的意思是,我知道界限在哪里,我选择了恪守或者适度打破。
别人对你有期待,是别人的事情。你满足不了他,他有情绪,是他的事情。你可以照顾他的情绪,但是期待和情绪依然是他自己的事情。本质上来说,都得他自己负责。你可以去替他负责,但是你要知道是你在替他负责属于他的东西,你在越界。
比如说,妈妈在逼婚,这就是越界。你嫁还是不嫁?嫁吧,你委屈。不嫁吧,她失望。她有一个期待,有一个情绪,你要不要去照顾下呢?去照顾,就是超你所能。不去照顾而只安抚,就是尽你所能了。
比如说我对你有期待,希望你每个月给我十万块保护费。你给还是不给?不给我就很生气。你怎么办呢?以我们这素不相识的关系,拒绝我而不骂我傻x,已经是尽你所能了。
每个人都终将只能为自己的期待和情绪负责。
长大的过程,就是学会尊重别人的失望。那是他需要负责的东西,我们可以因为爱而努力去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不让他体验到失望,但终将不能永远负责。
这就是尽我所能问心无愧,而非超我所能让你满意。
4
尽我所能的好处,就是我们保护好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的付出是自愿的,没有牺牲的。我们有能力和精力在下次继续做更多。
如果我们在超我所能地付出,就会对对方有需要、索取和怨恨。这个恨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
比如说妈妈。
很多妈妈在牺牲自己爱孩子。她就会对孩子有很多隐性的要求,当孩子不满足妈妈,不照顾、感恩、重视妈妈的时候,妈妈就会有一种养了“白眼狼”的怨恨。这让孩子感受到不回报妈妈就对不起她,回报又觉得压力很大。陷入了两难。这种两难又会泛化到社会关系中:不满足别人就会内疚,满足别人又压力大。
尽我所能而非超我所能,不仅是爱自己,更是爱他人。这样的爱是持续的、是没有索取和压力的。
5
更深层次一点,就是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担忧:
如果我让别人失望了,让别人不开心了,就意味着我不是个好人,别人就会不喜欢我,会抛弃我。
所以他们不敢自己享受,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苦才有付出感,有付出感才觉得安全。一旦享受了,就像是自己自私不付出一样。
这个逻辑,如果你深入思考下,就发现它是不合情理的。你把他人想得过于脆弱了,把关系想得过于脆弱了,也把自己的破坏力想得过于强大了。好像别人不被你满足,就会活不下去了一样。而且,你哪有那么不值得被爱?
一个能留下来的员工,一定是敢于跟老板说“我尽力了”、“对不起我没完成”的,然后听老板吐槽抱怨下。老板会综合结果来看,是不舍得辞退你的。只有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才会担心这次不满足他会有什么后果,然后拼命。
一个超我所能满足老板的员工,会是两个结局:要么我走,要么我亡。
因此,
一个不敢拒绝的人,他不相信自己即使拒绝了别人,依然有很多点闪闪发光值得被爱。好像自己只有“满足别人”这一个值得被别人爱的点。
不敢拒绝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我太不值得被爱了,因此我得赶紧巴结你好让你爱我。
不敢拒绝,是一种对自己的看不起。
你需要知道,你无意间已经满足别人太多了。这次即使你不满足别人,你也是值得被爱的。
因为你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在拒绝。
6
健康的拒绝不是我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绝,而是我接受能力范围内的部分,拒绝能力范围之外的部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