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你看那些写励志鸡汤文的人说自己有多高度自律,然后这种高度自律才会改变人的一生,你觉得写得特别让你热血沸腾是吧?然后你就开始尝试着照做了,但是最后没多久,你却恢复了原样,你败了,你又败了。
别人能做到,自己怎么就是做不到呢?你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袭来,你一边无法心安理得的丧着,一边又无法再高度自律的活着。
直到你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刺激点,打鸡血然后失败周而复始。
你会叹气:哎!牛人就是牛人,普通人就是普通人。
哈哈,别怪我不厚道的笑你傻,因为我和你一样也走过无数这样的弯路,现在才有这个意识,我们特么的又被这些励志鸡汤的作者给忽悠了。
那些真正牛逼的人,往往并不会觉得自己有多努力多辛苦,或者说真正能坚持做一件事的人,靠的是习惯,是一种不被知觉的温和的努力,而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靠什么外部的、内部的有意识的激励。
心理学家发现,正反馈并不是长期有效的方式,因为容易产生依赖,一旦刺激源消失,特定的环境消失,人就会退回到原来的地步。
也就是说,自我激励在暂时越过不舒适区的过程有效,但绝对不是长期的策略。激励就好比吗啡,可以帮你度过手术台的暂时难关,却无法让你一辈子都沉浸在无痛中。
有些励志鸡汤是有毒的,因为它真的放大了激励的重要性,却从来不告诉你激励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不妨沉下心来观察一下,那些让我们敬佩的牛逼人物都是如何成功的吧。
拿我文端举例的百万粉丝年入千万的大咖作者来说。
我和她不熟,倒是听圈内人说起过,她很多年前就有不少阅读的积累,所以现在写文章才思泉涌特别快,时间管理也做得很好,写完文章还有不少时间去继续阅读和安排其他事情。
其实你看,勤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她的成功关键之处并不在她勤奋,而是她有底蕴有效率。
也就是说她的成功在于她懂得如何将越过不舒适区的时间大大缩减,形成更加长期的无意识的高水准的行为。
这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比起打鸡血,过程的优化更重要。
任何傻瓜都知道要努力,但只有少数人懂得优化减少用力的程度,避免少吃点苦。
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真的可以坚持下来的事情,首先一定是你喜欢的,其次不会让你太挣扎的,需要你用很多力气的事情早就死在半路上了。
05
阻碍你成功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你不努力。
如果你能坚持读到这里,我相信很多时候正相反,是你太用力了,你给自己加了无数多的内心戏,纠结、沮丧、亢奋、萎靡……所以内耗已经让你很累很累了。
努力不应该是某种需要被时常感知的东西,坚持也不应该是被言说的事实,真正能走得足够远的人,靠的绝对不是你以为的狠劲,也不是最初的那股激情,因为意志力是短期内会用完的精神能量,长期靠的通常是恰到好处的喜欢和投入。
跑过步的人应该知道吧。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跑步的习惯,一上来就想跑马拉松,这人肯定跑不动。但如果他能先从1000米开始练,持续增加10-20%,坚持跑个半年,你的耐力就会得到很大提升。
做其他事也是一样。
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活得不要太用劲,对爱也不要太浓烈,走得慢一点,能保持走就好。成功得慢一点,哪怕不成功,能一直努力就好。
未来也是场马拉松,最终拼的都是有实力的耐力。
整个过程,就看谁能心平气和的参与,保持快乐闲适的努力,也能莞尔释然最后的结果。
我特别喜欢田禾在《就这样慢热的活着》一书里写过的一段话:
“生命的真意在从容的过程中。也许你慢下来的时候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听到别人听不到的。挤不进的世界暂时别挤,不需要盯着别人的脚步,迷失了自己的节奏。”
只可惜,太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而失掉了对生活的优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