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张荣华老太太30岁死了丈夫,因她娘家人思想守旧,都不同意她改嫁,她只得拉扯着两岁的儿子志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艰难度日。白天她为儿子唱“独角戏”,到了夜里更深人静儿子睡着了,她躺在床上思前想后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常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儿子志强从小勤奋好学,孝顺听话,给了张荣华很大的安慰,儿子也成了她的精神支柱。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志强大学毕业到县龙腾公司参加了工作,月薪近2000元。他深知母亲这二十多年来过得艰辛,啥事都依着她。为了怕母亲一人在乡下生活孤单,志强放着城里的姑娘不娶,硬是听从不愿进城居住的母亲的意见,娶了农村姑娘玉英为妻伺候她。张荣华虽然从一个风韵犹存的寡妇熬成了鬓发苍白的老太婆,可她身子骨依然结实,想着儿子志强给自己争了气,脸上有了光彩,一天到晚乐呵呵的。
谁知玉英是个倔脾气,她对婆婆的照顾虽然尽心,可是穿衣讲究时尚,吃饭讲究质量,待人处事慷慨大方,这真让过惯穷日子的张荣华老太太受不了,经常唠叨玉英是败家子,说这个家非毁在她手里不可。婆媳二人算是针尖对枣刺,经常为一些鸡子尿湿柴的事争吵不休。志强每次回来总是当着母亲的面批评玉英不对,说她惹母亲生气,让乡亲们笑话;背地里再向玉英道歉,求她原谅母亲的固执:“妈妈守寡二十多年把我抚养成人,不容易呀!”你说这孝顺儿子该有多难当!
“可这光争吵,也不是个办法呀!咋能治服玉英呢?”张荣华老太太冥思苦想了几天,狠狠心终于想出了惩治玉英的主意,就是一天三顿饭自己从不动手,非让玉英做不可,迫使她不能坐车跑几十里进城见志强。每逢志强星期天回来,晚上她就让儿子和自己住在一起,说自己想儿子心里难受,三更半夜和志强唠叨,净讲过去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志强困乏得呼呼大睡了,她还喋喋不休,老年人瞌睡少啊!张荣华心里说:“不怕你玉英不服气,我要让你守活寡,叫你尝尝老娘当年的痛苦!等上一年半载的怀不上孩子,看我咋鄙贱你!”谁知没过多久,她发现玉英有妊娠反应了。“这是咋回事呢?我对儿子看得非常紧哪!莫非玉英‘馋猫打野’?”张荣华老太太不敢往下想了,为了儿子的脸面,她假装不知,留心观察静等其变。
到了开舂,上级指示让农村大种优良品种西瓜,并且把种子送到每户农民手里,说中原土质好,承诺今年让大家都抱上“金娃娃”。这是发家致富的好事啊!玉英听从婆婆的安排,和乡亲们一样平整瓜地,一样精心育苗。可是别人家的西瓜苗已经长出几片叶子了,她们家的西瓜苗还没出土,扒开一看,土里的西瓜籽丝毫没变。这是咋回事呢?再去乡里要种子,已经没有了,栽种时挖别人家的西瓜苗肯定不行。准备种瓜的春地,总不能让它闲着吧?张荣华老太太实在没办法,只得同意玉英回到她娘家,拿来他们单独从外地引进的品种辣椒籽育苗试试,于是,她们一家改种辣椒了。
到了收获季节,张荣华看着别人地里的西瓜一个挨一个,又大又圆,摘下来切开吃一口,沙楞楞地顺嘴流甜水,心里羡慕得像锥子剜。再看自己地里种的辣椒,虽说长得怪茂盛,结得也不少,可那辣椒个头还没有小拇指粗,就是卖价高又能值几个钱?
西瓜上市以后,种瓜的人家一车接一车往城里拉,晚上回来钱包都是鼓囊囊的。可是没过几天,城里大街小巷都是卖西瓜的,西瓜再好吃也不能当饭吃啊,供应远远超过了需求。尽管卖瓜人争着降价,晚上还是有成车成车的西瓜往回拉。加上地里的西瓜还不断成熟,翻腾几回西瓜都烂掉了。大家都想抱“金娃娃”,只因销售渠道没有跟上,结果不少人只是够本。
玉英种的辣椒呢?到秋后成熟时红彤彤的一片,产量超过本地辣椒一倍,摘下食用奇辣无比,味道鲜美,晒干出售时尽管价格高出本地辣椒两倍,还是被上门收购的人员争抢,一下子卖了近万元。她们家真是抱个金娃娃了。紧接着玉英又生了个大胖小子,那相貌简直和志强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哪!
张荣华老太太这时对玉英刮目相看了,亲自给孙子起名叫大宝。孙子满月那天,她难为情地看着玉英的脸轻声说:“今年咱家人财两旺你立了大功,其中你有小九九瞒着我吧?”玉英听了“扑哧”一笑说:“西瓜籽是我故意煮熟了才育的种,为的是逼你同意改种辣椒。添大宝是你午饭后出去串门,我和志强挤空儿‘蜻蜓点水’……”讲完急忙转过身去,脸羞得像块红布。张荣华老太太由此反思自己过去干的事,真感到有点过分,对不住媳妇赵玉英。“难道自己的治家法宝真不管用了?”张荣华老太太掂量了几天,心甘情愿地交出了治家权,一心围着孙子转。赵玉英当家以后,她们的生活很快迈上了新台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