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说说图片
文字控
治愈说说
心情不好
下雨说说
兄弟说说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优美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伤感句子
感悟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祝福语
伤心的话
励志的话
骂人的话
笑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励志名言
读书名言
哲理名言
经典语录
经典台词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爱情诗句
伤感诗句
唯美诗句
当前位置: > 微小说 >

同桌的妈妈

时间:2016-01-23 12:39来源:个性说说网 作者:海底金鱼点击:

同桌的妈妈

他本是聋哑孩子,却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学会了说话、唱歌,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要感谢一位同学,一位和他同桌14年的同学。这个同桌不是别人,正是他最亲爱的妈妈。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1999年9月1日,齐齐哈尔铁路六小一(3)班里,有两名特别的同学:一个是30多岁的妇女,在一群孩子中格外打眼,为了不影响后排同学的视线,她弓着身子,蜷缩在一个小板凳上;她的同桌是个孩子,一双空洞的眼睛东张西望,老师领着大家朗读课文,他却一声不吭……

这是一个妈妈带着聋哑儿子在上课,妈妈叫陶艳波,儿子叫杨乃斌。

1992年10月,陶艳波4个月大的儿子杨乃斌连续3天高烧39℃,生命垂危。虽然最后小乃斌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因为高烧烧坏了耳神经,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从此陷入了无声的世界。陶艳波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但都无力回天。

小乃斌3岁那年,陶艳波又怀孕了,她打算将小乃斌送到娘家找人带。临行前晚,看着儿子,陶艳波难掩心中的不舍,流下了眼泪。突然,一双温暖的小手伸过来,帮她轻轻地拭着泪。月光照在小乃斌的脸上,小脸上写满了对母亲的依恋和担心。没有任何言语,那温暖的小手、那关切的眼神,却完成了母子间震撼心灵的交流。陶艳波抱紧儿子,毅然决定今生只要乃斌这一个孩子。不久后,她打掉了腹中的孩子。

第二年,陶艳波去北京聋儿康复中心唇语班学习,回来后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儿子。可唇语实在太难、太枯燥了,陶艳波就想办法在游戏中教他。一年后,杨乃斌终于学会了全部字母的发音。

小乃斌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陶艳波担心聋哑学校没有语言交流环境,会影响儿子,便坚持送儿子上正常小学。在她的再三恳求下,齐齐哈尔铁路六小收下了小乃斌,并且同意陶艳波跟孩子一起上学,充当孩子的耳朵。

那本毕业证

求学路上,任何正常的孩子都会遭遇难题,更何况杨乃斌这样一个失去听力的孩子。刚开始,一堂课下来,杨乃斌常常是一无所获。陶艳波必须晚上放学回家后,将白天上课的内容一点点“讲”给儿子听。但杨乃斌听不见、说不出,其他孩子很容易就学会的一位数加减法,他却几个月都学不会。

但陶艳波没有放弃,越发拼命地教孩子学习和说话。渐渐地,杨乃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唇语,可以凭借助听器和唇语的帮助,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交流了。

一天放学回家后,陶艳波给儿子讲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小乃斌怎么也理解不了。反反复复折腾了几个小时,杨乃斌终于失去了耐心,一把将助听器扔到地上。陶艳波气得狠狠给了儿子一耳光,杨乃斌委屈得哭了:“妈妈,我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我为什么听不见?我好害怕……”看着儿子脸上的巴掌印,陶艳波心疼极了,哭着将孩子搂进怀里,为儿子拭去眼角的泪水,柔声抚慰:“别怕,妈妈就是你的耳朵,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学好。”

听了妈妈的话,杨乃斌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学习更加勤奋,人也开朗自信起来,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陶艳波从电视里看到有一种先进的人工耳蜗,能大大提高听觉障碍者的听力,但手术费要24万元。她尽其所能地到处凑钱,终于在一个月后带着杨乃斌到北京做了安装人工耳蜗的手术。

将捕捉到的声音转换成语言,还需一个艰辛的过程,陶艳波又带着儿子开始了听力训练。一年后,杨乃斌慢慢适应了利用人工耳蜗与人交流。只是上课时他只能听懂30%,依然离不开母亲的耳朵。

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2005年8月,陶艳波卖了老家的房子,带着儿子到天津定居。 相关阅读: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