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儿子住在学校,她每个月给儿子四百元做伙食费,然后去银行给儿子存了剩下的四百元。至于自己平时的零花钱以及房租,她每天晚上回家的路上从路边的垃圾箱翻捡出的矿泉水瓶子以及易拉罐,卖了就够了。
母亲在饭店干得很累,一天十五六个小时,其他的服务员一个星期可以轮休一天,她却主动一天也不休息,为了儿子,任何苦都能承受……儿子高中毕业,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
那年的整个八月份,母亲都在看着小城里的一些修鞋师傅怎么修鞋。然后买了机器,用自己家的一些旧鞋做试验,反复练了很多次,手指不知道被针头扎过多少次,练了半个多月,终于练好了修鞋技术。
在上海的这所大学的门口,她摆了个修鞋摊,母亲事先打手势告诉儿子,不要在学校认她,她一直不想让儿子受到伤害,她总是想,只要儿子过得幸福,她愿意承受这世间的所有苦难。她严肃地警告儿子说,如果在这里母子相认,她就要回家去,从此再也不来上海。
儿子妥协了。
她让儿子帮她在银行办了个存折本以及银行卡。银行卡,儿子拿着,以方便儿子用钱;存折,她保管着,以方便她存钱。当她攒够一百元的时候,她就把钱存上,她知道上海消费高,不想让儿子受委屈。为了让母亲经常都能看到自己,儿子每天都会从她面前经过两趟,看到儿子,疲惫的她总是像被打入强心剂一样重新振作起来……儿子毕业后,进入了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与本地的一个女孩恋爱结婚,女孩的父母虽然是郊区的农民,但是,靠着养殖鳗鱼,家里比较有钱。儿子结婚的婚房就是岳父给买的。
儿子不想让母亲劳累了,结婚后,他把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想让母亲安享晚年。
母亲住在儿子家里,她明显地感到媳妇的不高兴,不但对她不理睬,还常常找碴儿与儿子吵架,动不动就很任性地对儿子大喊:“你住的是我爸买的房子,小心我赶你走……”母亲虽然听不到声音,但是她从儿媳妇气急败坏的表情中,读懂了一切。
母亲重新租了间小房子,从儿子家搬了出去,然后又重新在儿子以前读书的大学门口摆起了修鞋摊。当儿子找到母亲的时候,母亲做了个坚决不回去的手势,她用哑语告诉儿子,只要他们夫妻过得好不再吵架,就比什么都强!她要继续努力地挣钱,帮助儿子早日买上自己的房子。然后,母亲把两个手掌展开并列在一起,告诉儿子,那个时候,他就与妻子平等了。
他望着母亲两只粗糙的手,想着这双手一直把自己从农村托进了大上海,并且还要不知疲倦地继续托举下去,他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相关阅读: